酒,作为人类文明结晶,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,也是各民族认同的名片,是人与人交往、沟通的纽带,是文化传播的桥梁。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,酒文化收藏源远流长。在我国古代,酒被视为神圣之物,非祀天地、祭宗庙、奉佳宾而不用,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。在当代,酒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品,具有一定的社交和人际传播的仪式意味。如应酬中的“酒令”,民间“无酒不成席”的风俗等。在藏族,酒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早在1000多年前藏族人民就已开始酿酒,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形成了独特的藏民族酒文化。
在藏族,人们信奉藏传佛教,也称作喇嘛教,此乃藏族文化之精髓。
从酒文化来看,酒与佛教本当是不相容的。佛教是主张“出世”的,它要求人们除“三毒”(贪、嗔、痴),抛弃一切欲望和追求,皈依于“三宝”(佛、法、僧)。饮酒作为一种物质欲,无疑是应当抛弃的。
酒还易“乱性”,影响修行的虔诚,佛教入门的最初五戒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邪、不妄语、不饮酒)即要求戒酒。 但奇怪的是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都喜爱饮酒。在藏族社会中佛教文化与酒文化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着。
酒,“天之美禄也”,“少饮则和行气,壮神御寒,消愁遣兴。
在藏族, 酒作为自古传下的一种生活品,不仅能增加藏族人民抵御恶劣气候的能力,更能给生活增添丰采和乐趣。我们知道酥油茶是藏族的第一饮料,但酥油茶作为与糌粑、酥油相伴的生活必需品,实际上成为了主要食品。
酒在诸如喜庆等场合作为一种烘托气氛的饮料,亦是茶所不能取代的。
藏族人民笃信佛教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爱生活,追求幸福。适度的饮酒并不影响他们对佛教的敬奉。因此,佛教在藏族社会的传播过程中,不能不对藏族人民传统的饮酒习惯表示某种认同。另一方面,世俗的上层亦有饮酒的嗜好,佛教要取得他们的支持,亦不能不迁就他们。
在一份古代藏族文学作品《茶酒仙女》中把茶和酒分别作为高僧大德和国王、大臣各自的理想饮料,并说:国王和大臣们饮了酒,“智谋会象春潮澎湃,荣耀如旭日东升”;将军和勇士喝了酒,“胆量会象烈焰腾空,入阵时如猛虎下山。”
而茶则适宜高僧大德饮用,“使他们神志清醒,勤奋修行,增进智慧。”
这种把世俗与宗教人员相区别的态度和对酒的功用的肯定,反映了喇嘛教对酒及酒文化的现实主义态度。
改革开放以来,藏族人民生活提高很快,藏族饮的酒种类又趋向多样化,藏狼养生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大半个养生酒市场,把藏族文化发扬传承,弘扬出藏族的酒文化的兼容和涵化,使得更具民族特色。满足着雪域高原人们的需要,它也必然会随着藏族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提高而向前发展。